一份新报告显示,法国在推行女权主义外交政策方面做出了“不可否认的努力”,让女性担任高级部长职务,但在捍卫全球女性权利方面仍存在不足。
这一概念旨在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权利——尤其是性权利和生殖权利——法国是2019年最早采取“女权主义外交”的国家,此前加拿大和瑞典也采取了类似举措。
这导致法国女性大使和总领事的数量增加,目前占这类职位的近三分之一,而十年前这一比例仅为14%。
但独立咨询机构平等高级委员会(High Council for Equality)主席西尔维·皮埃尔-布罗索莱特(Sylvie Pierre-Brossolette)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表示,该委员会周一公布的对其进展的评估发现,结果喜忧参半,国内取得的进步超过了国外的“胆怯进步”。
“在妇女权利倒退的国际背景下,包括在美国、波兰和匈牙利等民主国家,这是令人遗憾的,这将……她特别提到了美国最高法院去年做出的废除堕胎权的历史性决定。
“女权主义外交”是如何定义和执行的——从它是否适用于贸易政策还是对外援助——在采用它的国家之间有所不同。
根据联合国的说法,卢森堡、西班牙、墨西哥、德国和智利已经加入了接受女权主义外交的行列,而在2014年提出这一概念的瑞典则在去年政府换届后放弃了这一努力。
皮埃尔-布罗索莱特说,它未能成为主流。她补充说,尽管法国对这个词很推崇,但“我们并没有给予它足够的重视”。
马克龙总统在第二个任期内任命凯瑟琳·科隆纳为外交部长,这是法国历史上第二位担任外交部长的女性。
这名最高外交官还得到了两名女性的支持,她们占据了三个初级部长职位中的两个:负责发展事务的克里苏拉·扎卡罗波卢和负责欧洲事务的劳伦斯·布恩。
“人的问题”
不过,皮埃尔-布罗索莱特说,这个概念“残酷地缺乏官方定义,政府最高层的政治支持以及部署它的手段”,并指出马克龙最近的讲话没有提到该战略。
她说,从整个外交部来看,“通常仍然是男性担任最负盛名的职位”。
外交消息人士告诉法新社,该政策仍有影响。
科隆纳本人在收到报告后表示,报告的做法“并不总是完全归功于我们取得的进展,以及我们过往记录的模范性质”。
但她补充说:“这远不会让我们气馁……最好的对策就是采取行动。”
法国的海外倡议包括援助乌克兰的强奸受害者,制裁伊朗等侵犯妇女权利的国家,以及为非洲妇女提供资金援助。
另外,法国人权艺术家奎拉·克拉拉·凯斯于4月发起了《萨拉和哈贾尔协议》,以促进中东地区妇女在外交和妇女权利方面的地位。
该协议由以色列、阿拉伯联合酋长国、摩洛哥和巴林的代表签署,复制了旨在实现四国关系正常化的2020年《亚伯拉罕协议》。
凯瑟斯告诉法新社,男性需要被说服,有必要让更多的女性参与外交,这样他们就会“为捍卫与自己有关的问题感到自豪”,并补充说,女性的权利是“一个人权问题”。
由于对非洲外交事务中缺乏女性代表的担忧,凯西斯说,她希望看到非洲大陆也能达成类似的协议。
在法国,一项“加速”女权主义外交的新战略也在酝酿之中。
皮埃尔-布罗索莱特说:“法国这个人权之国可以成为全世界的榜样。”尤其是在瑞典从领先地位上退步之际。
“我们可以试着接过火炬。”